從聖經看快樂

 

20013

 

書後感戲中情 - 《從聖經看如何活得更快樂》

黃傳道

 

鄺炳釗博士

香港:天道書樓有限公司,1999年,272

 

  快樂,我相信是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的感覺。然而,對每一個人來說,快樂,又好像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覺。到底快樂是甚麼的一回事?為何作為一個基督徒,快樂不是必然存在的生命本質呢?我們要怎樣可以得到真正的快樂?

 

  鄺炳釗博士就著這個常見的問題,希望從聖經中尋找答案,並且透過一些心理學的資料,嘗試為我們提供一條出路。

 

  本書連同導論及結論,共有十二章。在導論部份,作者首先帶領讀者去探討幾個重要的問題——快樂是甚麼?為甚麼要快樂?快樂是否重要?我們可否追尋快樂?有錢就會快樂嗎?快樂和痛苦不能共存?

 

  我相信這幾個問題,對於快樂有興趣的人,或想真正得到快樂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。假如你對這些問題的答案,都是付與負面或否定的話,你就更加需要細味當中每一章的內容。

 

  在第一章,作者首先指出,真正的快樂是源於上帝,對信徒來說,「以神為樂」是最終得到快樂的途徑。接著,作者在第二章指出,我們不快樂,是因為我們不肯放手,我們拿著太多太多,與及有太多太多的憂慮。故此,作者要希望讀能好好的學習「祈禱放下」。

 

  而第三章的內容,筆者相信是現今青少年人需要多多學習的功課——自重自愛。作者認為我們今天不快樂,往往是因為我們喜歡與人比較,而且不懂得欣賞上帝所獨特創造的我。在上帝的眼中,每一個人都是獨特,都是祂所鍾愛,以致基督甘願為我犧牲在十字架上。在接著的一章,作者又說明「去愛人」也是獲得快樂的重要因素。

 

  在前四章的內容中,作者分別帶領讀者去思想「我們如何藉著上帝、別人和自己而得到快樂」。在第五章,作者將焦點轉到「生命目標」上。作者認為人有了生命目標是比較快樂的,因為(1)目標賦予生命意義;(2)目標既是人想做和喜歡做的,做起來自然快樂;(3)目標叫人生活有動機,每日都想早些起來投入工作;(4)有目標的人能夠透過邁向目標加強自我自重,更欣賞自己,並且相信自己的能力;(5)有了目標,痛苦的日子也比較容易過。(頁96-97

 

  筆者十分同意作者的看法,今日不少濫用藥物的人仕,都是因為失去人生的目標和義意,所以才尋求短暫的快樂和興奮,希望填補心靈的空虛,但事實告訴我們,他們這些逃避現實方法是不可能真正使人快樂和滿足的。

 

  當然,作者在這一章不單單只是說到目標的重要,他同時亦更教導讀者如何去實踐目標。筆者個人認為這個實用性的分題,才是我們釐定目標後最難實踐的功課,但卻是最重要的功課。

 

  在接著的五章,作者帶領我們去思想五種使人快樂的人生態度:積極樂觀、知足常樂、苦中仍樂、享受生命和笑口常開。雖然這五個課題所討論的內容都可說是老生常談,但事實上,它們卻又是我們常常忘記,以致我們不快樂的因素。

 

  在最後的結論中,作者再一次提醒讀者:(1)快樂和金錢無關;(2)有痛苦不等於不可能快樂;(3)快樂不是與生俱來的;(4)快樂與教育水平無關;(5)無論我們背景如何,受過多少傷害,如今仍可以快樂;(6)快樂不受年紀、性別、職業、國籍、膚色、社會地位等因素所限制。所以,人人都可以快樂,基督徒更應該快樂(頁229-230)你同意嗎?筆者就十分同意。那麼,你能夠快樂嗎?筆者亦能夠,因為筆者快樂的錀匙,不是在別人的手中。

 

  綜觀全書,作者引用了很多的例證,讓人讀起來更有共鳴,而且容易明白和有趣。但筆者感到略為可惜是作者採用了文章篇末的附註形式,而非採用同頁的註腳模式,致令筆者閱讀時需要不斷翻前覆後,感到十分麻煩。當然,如果你沒有閱讀附註的習慣,那就沒有問題了,但筆者卻為你感到可惜,因為你會錯過很多精彩的內容。